
“大同互联网职业技术学院”奠基仪式盛大举行
中国目前已拥有3000多所大学,据统计,仅开设了计算机专业的本科大学就有240多所,虽然计算机类的大学很多,但在数字化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着跟不上当前新行业发展趋势、新职业人才培养缺失、课程及教师跟不上产业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 、学生学完即过时的各种不足。
因此我们要办一所不一样的大学,这源自于我们17年已有的成功办学经验积累和高质量教学及就业成果的自信。查看详情
作为大同互联网学院的创办者,传智教育在数字化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做了17年,数字化人才培养经验丰富,累计已经培养了30多万数字化人才,这些人才分布在如华为、百度、小米、腾讯等大中小企业,近几年在一线城市平均月薪达到1万以上。
我们设立有负责课程开发的研究院,研究院中有数十名来自产业一线的全职研究员,在每次课程更新前,研究员会和几百家一线企业做市场调研,准确知晓企业真实用人需求。由于与产业端企业保持着广泛的互动交流与合作,使得我们对技术的更新迭代有着敏锐的洞察力,能准确预判技术的走向。我们还会与企业联合开发课程,使课程保持以“月”为单位进行更新迭代,因此我们的课程不存在过时,或与企业脱节的问题,学生学完即可满足当下企业的用人需求,实现就业。
我们有严格的教师进出管理,每年师资队伍都会从产业引进一线工程师进校任教,同时也会淘汰技术落伍的教师,确保教师的技术与产业前沿技术保持一致。为了帮助其他大学提升专业课教师技术水平,每年我们都会举办"高校师资培训班",由我们的师资对其他大学的教师提供技术培训,目前已经累计培训大学教师9000多人。
我们将研发的某阶段课程编写成书及教学视频,至今已经出版139本大学计算机教材,其中14本教材为“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”,被2400多所大学选作教材,覆盖了近80%的大学,共有300余万名大学生使用我们编写的教材上课。
我们一直坚持在互联网分享免费教学视频,已经成为广大初学者及在职工程师喜爱的学习资料,年播放量超过1亿次,这又是广大初学者及在职工程师对我们课程研发和教学实力的认可,也奠定了我们在程序员圈的地位和知名度。
我们一直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,并还原学生进入企业后错综复杂的工作场景,学习场景即工作场景。使学生在学习数字化知识的同时积累真实企业项目经验,全面了解企业实际工作中的各种工作流程,达到毕业即可拥有2-3年项目开发经验的中高级程序员水平,满足产业端用人需求,这一教学模式我们已成功应用了十余年,30余万数字化人才因此受益。
就业是学生和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,我们已在全国19个城市设立有成熟完备的就业服务中心,组建了专门的技术辅导及就业指导团队,给予毕业生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的就业指导。目前已与1200+企业建立深度招聘合作关系,可实现一地学习全国就业。
我们推行“师徒带教制”办学模式,已培养的30余万名老学员,他们现在是一线IT从业者,具备独立开发和技术团队管理经验。为了更好地辅导学生,我们提供一人一师或一人多师的师徒匹配机制,让老学员认领学生。在学习过程中,老学员会为学生解答技术难题,指导沟通表达能力,并点拨所需的工作技巧等,这种实践导向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与技能,助力他们成为优秀的IT从业者。
学校紧紧围绕战略新兴产业,重点布局数字经济与“互联网+”方向,初步拟设“软件技术、大数据技术、人工智能技术应用、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、数字媒体艺术设计、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”6个专业,致力于培养数字经济时代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,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,助力数字中国建设。
学校依托传智教育17年成熟的办学经验和就业资源,建立健全就业育人体系,围绕“稳就业、扩就业、助就业、促就业”四个维度,发挥校友资源优势、强化校企联动,多渠道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。
大同互联网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已经与山西讯飞人工智能科技、广州禹迹科技有限公司大同分公司、大同灵波微步科技有限公司等省内企业举行签约,就数字化人才培养,产教融合,技术交流,高新技术产业落地实习就业等众多方面达成合作。
如果把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看作产品,作为消费者的企业录用了学生,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学生技术不合格,要不进行辞退,要不进行培训,企业承担了因产品不合格所造成的全部损失。作为产品生产者的大学却不负任何责任。我们认为大学培养学生就像企业生产产品一样,应该对自己培养的学生提供质保服务。查看详情
我校对广大企业承诺,凡是录用持有我校技能证书的毕业生,我们提供质保服务。如果毕业生在试用期期间未能达到岗位技能要求被开除,我们赔付企业试用期所支付工资的50%,上限为2万元。
人才质保展现了我校对教育质量的坚定信心,通过颁发我校的技能证书,我们不仅向企业和社会展示学生具备卓越的实践能力,我们也愿意与企业共同分担风险,为企业减少用人损失,为学生在就业市场上赢得更多机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。
多省市出台“人人持证、技能社会”政策,鼓励学生取得职业技能证书,提高技能人才待遇、畅通技能人才成才通道
参考国家职业技能标准,建立多维度考核体系,提升技能证书含金量,成为学生高质量就业的“通行证”
学历已经不足以满足数字时代职场的需求,技能证书成为学生职场加分“利器”可用于面试就业、未来职场晋升等